摘要
目的探讨MRI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5T超导MR,对连续选取的72例MRI确诊为单侧(66例)和双侧(6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完成开口和闭口斜矢状面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扫描,得到78侧可复性盘前移图像。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需要治疗的重症状组(45侧关节)和暂时观察的轻症状组(33侧关节)。由2名放射科医师完成两组关节盘前移程度的测量,评价关节盘形态(双凹形,双面形、双凸形、圆形、折叠扭转形和后带增宽形)和关节渗出(无渗出、少量渗出、中等量渗出、大量渗出)的情况。2名医师图像评价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两组关节盘前移程度的比较应用t检验,关节盘形变和关节渗出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名医生对关节盘形态和关节渗出评价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832,P值均<0.01)。重症状组和轻症状组关节盘平均前移角度分别为(54.2±10.9)。和(46.4±9.0)。,重症状组关节盘前移程度明显大于轻症状组(t=3.37,P<0.05)。两组关节盘形态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P=0.277),重症状组关节盘形态改变以后带增宽形为主,轻症状组以双面形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5和5.67,P值均<0.05)。两组关节渗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P=0.312),但中等量以上关节渗出发生率在重症状组更高(x2=6.55,P<0.05)。结论 MRI有助于客观判断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