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庙入祀人物的进退,昭示了历代正统观以及时代汲求的变化。北山四先生虽在南宋至元代获官方尊崇,并在地方祠祀,但婺州士人建构的"朱子世嫡"说法并未得到其他朱学派系以及国家的认可。明初宋濂、王袆等乡后学凭借政治地位将这一说法载入《元史》,使之逐渐成为理学史的主流。明代请祀四先生的屡次失败,说明唐代以来"代用其书,垂于国胄"以及长幼亲疏的从祀标准在明代仍持之甚严。清初的学术环境与雍正的统治策略,促成四人在雍正二年顺利入祀。请祀的挫败与成功,反映了入祀标准由"传经"向"明道"的转变,同时也折射出官方对程朱理学利用的强化以及"治统"与"道统"逐渐合一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