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同侧MCA狭窄程度为50%~99%, 且确定为责任病变。进行常规MRI及MCA最狭窄处血管壁成像。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和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MCA狭窄处的血管和斑块特征。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血管壁特征对急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5例存在MCA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年龄(68±14)岁, 男性50例(76.9%)。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0例(46.2%), 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5例(53.8%), 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比较, 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最狭窄处管腔面积较小[(2.36±1.09)mm2对(2.96±1.01)mm2;t=2.274, P=0.027], 斑块面积[(4.46±2.08)mm2对(2.62±1.32)mm2;t=4.315, P<0.001]较大, 重构指数(1.08±0.11对0.94±0.10;t=5.573, P<0.001)较高, 而且明显强化斑块(63.3%对11.4%;χ2=19.034, P<0.001)和正性重构(80.0%对20.0%;χ2=23.311, P<0.001)更多。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斑块面积(优势比2.01, 95%置信区间1.35~2.98;P=0.001)、重构模式(优势比16.00, 95%置信区间4.73~54.15;P<0.001)、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优势比0.568, 95%置信区间0.34~0.96;P=0.033)和强化程度(优势比21.85, 95%置信区间5.13~93.00;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 斑块面积、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和强化程度三者结合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93, 95%置信区间0.84~0.96)。结论当MCA最狭窄处斑块面积较大、管腔面积较小并且存在明显斑块强化时, 更易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