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窟窿山火山岩型铍矿化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陈振宇; 李胜利; 李晓峰; 潘硕; 张兴康; 李建康; 孙艳; 朱艺婷
来源:岩石学报, 2022, 38(07): 1901-1914.
DOI:10.18654/1000-0569/2022.07.06

摘要

冀北窟窿山地区发育一套早白垩世火山-浅成侵入岩系,其中的碱长花岗岩及其围岩流纹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都属于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构造背景。最近在该地区发现多处与流纹斑岩、碱长花岗岩有关的铍矿化。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发现,铍矿化主要产于碱长花岗岩的蚀变带中,与铁锰矿化和铅锌矿化密切相关。蚀变岩中同时伴有Rb、Nb、Pb、Zn的矿化。铍矿物以日光榴石、硅铍石为主,含少量羟硅铍石。该研究区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区,且已发现多处铀矿化带,因此推测该地区成矿类型是火山岩型Be-U矿床。窟窿山地区具有与东南沿海火山-侵入岩铍成矿带相似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铍矿化特征,具有非常好的Be、U、Nb及Pb、Zn等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应加强相关的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和成矿机制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