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广藿香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胡贞贞; 黄伟展; 卢昌华; 罗可可; 张宏意; 何梦玲; 严寒静*
来源:中药材, 2019, 42(02): 271-278.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9.02.007

摘要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鉴定并标定不同产地广藿香差异性成分,分析产地间差异性成分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情况。方法:应用GC-MS对广藿香进行检测,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得到其特征性的离子流色谱图,标定、指认共有峰。将指认出的所有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离子碎片等信息导入SIMCA-P 1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得出产地分组,同时标定差异性化合物。对各代表产地的气象数据(包括大气压、温度、湿度及降水)与差异性组分相对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气象因子对广藿香差异性成分的影响。结果:确定了5种差异性化合物(β-石竹烯、去甲藿香烯醇、蓝桉醇、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及9个非差异性化合物,且相近种质间差异性化合物相对丰度与其产地气候条件相关性显著。结论:种质差异对广藿香的成分影响占主导地位,种质相近的前提下,5种差异化合物可用于同化学型的广藿香产地区分,且其相对丰度受其产地气候因子影响显著。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