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AT模型的洞庭湖平原水资源量计算

作者:胡倩; 王军霞; 刘世强; 吴嘉铃; 唐仲华*; 成建梅
来源: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 29(03): 244-252.
DOI: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210444

摘要

为计算洞庭湖平原水资源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水资源量的影响,基于2010—2013年洞庭湖平原实测水文气象数据以及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利用ArcSWAT构建了洞庭湖平原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对土壤水、河道径流和地下水分别进行了水均衡分析,并通过设置5种不同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洞庭湖平原年均降雨量为254.27×108 m3,实际蒸散发量占总补给量的59.96%,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93%,地表径流量和侧向流量占总补给量的20.37%,因此大气降雨的主要排泄方式是蒸散发,在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大时研究区内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比地表径流受降雨的影响更大,土壤水呈负均衡;(2)均衡期内地表水年均资源量为120.84×108 m3,基流量对河道径流的补给量(57.13%)大于地表径流对河道径流的补给量(41.12%);该流域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模拟期内年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8.64×108 m3,地下水呈正均衡;(3)地表径流量、河道径流总量、基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明显,当降雨量减少10%(年均降雨量减少118.62 mm)、温度升高1℃时,年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9.18×108 m3,地下水资源量减少2.7×108 m3,而当降雨量增加10%(年均降雨量增加118.62 mm)、温度下降1℃时,年均地表水资源量增加23.77×108 m3,地下水资源量增加4.2×108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