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特征,同时讨论多导睡眠图在抑郁症相关性失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具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9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非抑郁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指数、焦虑指数评定,评定睡眠质量,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平均分数为(27.19±7.81)分,HAMA量表平均分数为(18.51±11.79)分。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以及分项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持续性、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69、8.693、132.118、89.486、72.889、73.256、208.132、53.785,P<0.001)。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实际睡眠总时间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8、-5.556,P<0.001)。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低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清醒次数和睡眠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68、-7.430、9.523、7.089、3.913,P<0.001)。观察组患者的异相睡眠比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3,P<0.001)。异相睡眠相关指标中,异相睡眠潜伏期、时间和周期数均短于对照组,密度、活动度和强度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8、-4.491、-4.160、7.339、3.715、4.687,P<0.001)。结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患者有着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躯体化和睡眠障碍。PSG监测显示患者存在入睡时间长、总睡眠时间短、患者睡眠效率低等表现,有一定的确诊意义。
-
单位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