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体外构建符合人体生理环境的龋齿模型,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防龋过程中,PDT对口腔生物膜中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以及远缘链球菌的作用;分析PDT防龋不同剂量的光敏剂以及激光能量对龋齿菌斑抑菌效果的影响,为防龋的临床实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体外远缘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体外抑菌实验,选择合适的光敏剂和激光剂量;选用变形链球菌以及远缘链球菌在体外构建符合人体生理环境的龋齿模型,并对人工龋模型中口腔生物膜生长曲线进行检测,以及釉质块表面显微硬度测定;检测HMME-PDT对细菌生长活力以及产酸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分析龋齿表面硬度变化,探讨PDT防龋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以及远缘链球菌的培养实验,选定HMME-PDT防龋的最佳HMME剂量为50μg/ml,激光光照剂量为78J/cm2;将牙釉质与致龋菌的共培养成功构建人工龋模型,人工龋齿组釉质表面显微硬度显著低于致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生物膜内致龋菌的生成曲线在第3天达到平台期;PDT防龋可有效的抑制人工龋口腔生物膜中远缘链球菌以及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活力和产酸能力,相比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维持人工龋釉质块表面显微硬度,并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龋齿模型中,PD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牙龈上皮组织,骨组织等的异常。结论:选择合适的光敏剂剂量以及最佳的激光光照剂量,可有效的抑制人工龋口腔生物膜中远缘链球菌以及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活力,抑制其产酸能力,从而防止釉质的表面显微硬度进一步被破坏,HMME-PDT在龋齿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单位
    承德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