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中“对象化”的理论变革及其实践内涵

作者:叔贵峰; 张笑笑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3(02): 49-54.
DOI:10.19496/j.cnki.ssxb.2019.02.006

摘要

黑格尔认为概念是具有流动性的,"对象化"概念从康德哲学开始出现,直到马克思哲学被用于实践领域,经历过了从认知领域到实践领域的转变,从"先验"思维到理性逻辑思维的过程。康德和黑格尔都是在认知领域中探讨"对象化"概念的,康德哲学中"对象化"的过程就是人的意识对于对象的认识过程,他始终在现象界中进行认识,认识的只是"表象";黑格尔的对象化包含两个部分,即理念在自然界中的对象化和理念在人类社会中的对象化,这两个对象化是相互连接的两个环节,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向精神的发展过程。而马克思把"对象化"放在实践范畴去理解,进而去探究人的本质。"对象化"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基石"的地位,贯穿于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始终,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正转折点。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