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监测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为耐药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20年1至12月所有按方案分离自血培养的病原菌, 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54家成员单位10 043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664株(26.5%), 革兰阴性菌7 379株(73.5%)。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 878株(38.6%)、肺炎克雷伯菌1 846株(18.4%)、金黄色葡萄球菌990株(9.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51株(7.5%)、铜绿假单胞菌393株(3.9%)、屎肠球菌327株(3.3%)、阴沟肠杆菌281株(2.8%)、粪肠球菌262株(2.6%)、鲍曼不动杆菌241株(2.4%)和其他克雷伯菌属177株(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6%和74.4%, 未检测到对糖肽类和达托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均在95%以上。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为48.4%、23.6%和36.1%;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3%和16.1%;9.6%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60.0%, 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3.2%。结论我国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且呈缓慢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 ESBLs+大肠埃希菌逐年下降, 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仍呈高水平流行状态,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处于较低水平流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所占比例呈增加态势。MRSA的流行率进一步下降,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仍然处于低水平。
-
单位赣南医学院; 三亚市人民医院;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蚌埠医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庆阳市人民医院;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宁德市闽东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六安市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阳地区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丽水市中心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天长市人民医院; 黄山市人民医院;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