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神经梅毒患者强化驱梅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作者:钱芳; 王爱彬; 田地; 徐艳利; 宋蕊; 蒋荣猛; 陈志海*
来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9, 13(02): 134-139.

摘要

目的分析症状性神经梅毒患者强化驱梅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其对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29例HIV阴性症状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的血清和脑脊液(CSF)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观察血清TRUST(serum-TRUST)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CSF-WBC)(×106/L)、脑脊液蛋白水平(CSF-PRO)(mg/dl)以及CSFTRUST动态变化,分析以上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对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经强化驱梅治疗,于结束治疗6个月时serum-TRUST下降≥4倍的患者8例(27.58%),结束治疗2年后增加至15例(51.72%)。治疗前、结束治疗6个月及2年的患者log2serum-TRUST倒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81(1.20,2.11)、1.51(1.20,1.81)和1.20(0.90,1.5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结束6个月时CSF-TRUST滴度下降≥4倍或阴转的患者共17例(62.97%);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患者log2CSF-TRUST倒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60(0.30,0.90)和0.30(0.0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2、P=0.003)。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患者CSF-PRO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64.50(52.05,88.55)和50.85(37.28,6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8、P=0.001)。结论强化驱梅治疗前后CSF-PRO和CSF-TRUST滴度可用来评估神经梅毒患者的疗效;serum-TRUST滴度下降≥4倍可预测神经梅毒患者的疗效。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