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砷在海带中的富集及氧化胁迫效应

作者:孙琰晴; 徐东; 李斌*; 陈丽竹; 张明亮; 叶乃好; 胡顺鑫; 李焕军; 尼志杰; 乔瑞光; 相智巍
来源:海洋湖沼通报, 2022, 44(06): 57-63.
DOI:10.13984/j.cnki.cn37-1141.2022.06.008

摘要

本研究采用海带孢子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s(Ⅲ)和As(Ⅴ)(0.2、0.4、0.8、1.6μmol/L)培养液进行循环水养殖,以研究不同价态无机砷在海带中的积累以及对其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砷暴露组中海带总砷含量较高,As(Ⅲ)暴露下海带中总砷含量随时间增加,在28 d时达到最大值;As(V)暴露下海带中总砷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28 d时除最高浓度组外均显著高于初始值(P<0.05)。实验结束时As(V)暴露组海带中总砷含量显著低于As(Ⅲ),说明无机砷暴露下海带孢子体幼苗对亚砷酸盐的积累大于砷酸盐。无机砷暴露下海带中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分别呈先降低后升高和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所有处理组海带中H2O2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砷暴露下升高,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无机砷对酶活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1天时显著高于其他取样时间酶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砷影响减弱,SOD酶活性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海带能够积累海水中无机砷,且对As(Ⅲ)的积累能力较强,砷作用下虽然会对海带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一定的损伤,但其通过自我调节降低了砷的毒害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