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共13年间中国11省市37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6 31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按照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期, 选择期别为Ⅰa2~Ⅱa2期、行B型或C型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9 041例, 其中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1 888例(≤35岁组), 年龄>35岁的中老年患者17 153例(>35岁组), 分析2004—2016年的13年间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 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1)2004—2016年的13年间, ≤35岁组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χ2趋势=119.543, P<0.01);在≤35岁组患者中, 2004—2010年间的构成比明显高于2011—2016年间[分别为12.6%(820/6 484)、8.5%(1 068/12 557);χ2=82.101, P<0.01]。(2)与>35岁组患者比较, ≤35岁组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结婚年龄较晚、孕次和产次较少,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 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35岁组患者比较, ≤35岁组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分别为68.5%、83.4%)、外生型肿瘤(分别为56.2%、63.2%)、非鳞癌(分别为12.0%、13.9%)所占比例均较高,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低分化所占比例比较, 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35岁组患者比较, ≤35岁组患者中切缘阳性(分别为1.8%、1.1%)、间质浸润深度>1/2(分别为50.9%、40.1%)所占比例均较低,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旁浸润、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方面, 两组间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4—2016年的13年间, 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中老年患者, 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Ⅰ期和非鳞癌比例较高, 在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方面, 年轻患者的切缘阳性和深间质浸润比例较低。
-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