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最早记载了液态汞的制取;中国则在先秦时期出现制汞工艺。炼金术时期,“硫汞论”与“三要素说”均将汞视为物质本原。17世纪,倡导微粒哲学的波义耳认为,汞微粒是“同质粒子”的凝结物,保持着汞的特性。18世纪,按照燃素说范式,汞是汞灰与燃素的复合物;但反对燃素说的拉瓦锡认为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简单金属物质。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认为,汞由汞原子构成,其原子量是汞元素的特征性质。20世纪,随着同位素化学的兴起,汞元素被认为是质子数为80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总之,汞元素概念从古代的物质本原发展为现代的汞元素,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不断变化。汞元素概念的发展史对化学研究和化学教育均有启示作用。
-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