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究分析不同病斑等级樟子松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为樟子松病害的微生态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樟子松针叶内生真菌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Funguild数据库对真菌注释,并根据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真菌之间的相关性。当病斑长度达到针叶长度1/3时,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低,Cyclaneusma菌占主导地位。不同病斑等级针叶中优势菌属分别为Dothistroma(23.46%)、Dothistroma(30.02%)、Cyclaneusma(57.19%)、Cyclaneusma(26.55%)、Cyclaneusma(46.51%)、Cenangium(15.3%)。根据主坐标分析结果,樟子松针叶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针叶中内生真菌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当病斑长度达到针叶长度1/3时,针叶中病理营养型真菌最多(87.56%),当病斑长度大于针叶长度1/3时腐生营养型真菌丰度增加。樟子松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随着病斑程度的加深,不断发生变化。当病斑长度达到针叶1/3时,内生真菌多样性最低,随着病斑长度的增加内生真菌多样性升高。樟子松针叶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针叶中内生真菌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差异。病理营养型真菌和腐生营养型真菌在针叶中占比均较高,而共生营养型极少。
-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