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往对石下生微生物的研究集中在微生物组成和分布特征上,而对光合活性变化的研究较少。以分布在河西走廊3个干旱程度不同样地的石下生蓝藻为材料,利用Handy PEA植物效率仪,研究了在72 h内石下生蓝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逐小时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下生蓝藻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值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在06:00左右及18:00—20:00达到较高水平,最高值均大于0.6;由于受到环境胁迫,在辐照度较高(>2 m W·cm-2)、温度较高(>30℃)、湿度较低(v/Fm的值均低于0.1;(2)降雨事件的发生使得瓜州北戈壁石生蓝藻Fv/Fm的值明显增高,平均值0.1~0.35,嘉峪关大草滩Fv/Fm的值波动较小,平均值0.1~0.19,这可能与该地区石头类型、土壤类型和降雨量大小有关。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石下生蓝藻光合活性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为深入研究石下生微生物在原位环境的代谢活动提供线索。
-
单位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