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代道教的用印观念与印文样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汉末至隋唐以前的“凡篆时期”;二是隋唐以降的“天篆时期”。汉末至隋唐以前,道教法印印文样式、用印观念多受到官印印文样式与官印制度影响,其风格与秦汉世俗官私印章类似,是道教法印印文的“凡篆时期”;从6世纪前后开始,道教法印的材质、印文样式、法印形制、用印观念等都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嬗变,尤其是印文样式,逐渐从“凡篆式”演变至“天篆式”,6世纪以降可以称之为道教印的“天篆时期”。“天篆式”法印印文是在损益汉代缪篆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与传统缪篆既有联系又决然不同的独特的印文样式。“天篆时期”道教印章的功用、印文样式等逐渐与传统的官印制度、官印印文样式拉开距离;此外,6世纪以降道教印章与世俗社会中之官私印章的区别之处还在于其刻制、施用过程中的仪式化趋向;这种“仪式化”是构成后世道教斋醮科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造道教的宗教庄严性与神秘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印学与宗教学角度入手对古代道教的用印观念、印文样式进行梳理,并从道教印探讨中国印学研究的边界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