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刈割处理下草地群落、功能群和主要优势物种补偿性生长的响应模式。研究表明,刈割能提高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地上生物量,高茬(12cm,HC)和低茬(6cm,LC)刈割均能实现群落地上生物量正补偿性生长;禾草和杂类草在低茬和中茬(9cm,MC)等较大刈割强度下仍能获得较高补偿性生长;豆科牧草地上生物量在高茬及中茬等适度刈割处理下为超补偿生长模式,补偿指数G/C分别为1.20和1.23,在低茬刈割下为低补偿模式(G/C=0.98)。表明豆科牧草的补偿性生长受刈割强度影响较大,在草地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合适的留茬高度来提高豆科牧草的产量。而菊科类植物在3种留茬高度下均表现为G/C<1(介于0.310.48),显示出明显的欠补偿特征。通过对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地上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分配关系分析发现,禾草类地上补偿性生长有可能是通过改变植株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来实现的;杂类草和菊科植物则是由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协同生长完成;刈割对豆科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上部分,其根系生长具有相对独立性。群落和功能群水平的地上生物量补偿性生长最终都是由各优势物种不同响应模式来实现的。该研究结果对于解释放牧和刈割等利用方式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种群结构变化、生物量构成和再生特性影响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