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罗慕士(Moss Roberts)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以及相关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面考察罗慕士的译者行为历时演变。从翻译外层面详细挖掘译者行为背后的深层文化动因和文化机制,从翻译内层面通过比较不同的译本形态,考察翻译策略的历时变化。研究发现,汉学家罗慕士的学术志趣和诗学观是其译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对译本的最终样态也起到重要作用。译者在与原作生成的社会语境、古今中外批评家和目的语读者的积极互动下,译文语言逐渐凸显出中国元素。罗慕士在文学批评者、文学和历史研究者、创造性改写者之间不断切换角色,利用文本外译注和序跋,有效地将文本内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最终为《三国演义》在民族性与普适性之间找到了契合点,有利于西方读者的接受。
-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