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粗饲料发酵特性及对微生物细胞膜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麦秸、玉米秸、水稻秆、苜蓿和桂牧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不同粗饲料发酵48 h时体外发酵特性及发酵液微生物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1)5种粗饲料体外发酵产气量及产气动力学参数[最大产气量(Vf)、产气曲线常数(b)、产气分率(k)、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所用时间(T0.5)、初始发酵产气分率(FRD0)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发酵产气分率(FRDt0.5)]存在差异;Vf以桂牧一号最高,显著高于水稻秆(P<0.05),极显著高于小麦秸(P<0.01);b、k及T0.5以小麦秸最高,T0.5按小麦秸>水稻秆>玉米秸和桂牧一号>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苜蓿的FRD0和FRDt0.5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和玉米秸(P<0.05或P<0.01)。2)苜蓿干物质消失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稻秆、小麦秸(P<0.05或P<0.01),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P<0.05)。不同粗饲料间发酵液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按玉米秸>小麦秸>水稻秆>桂牧一号和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不同品种粗饲料间在发酵特性以及微生物部分界面物理化学特性间存在差异,利用不同粗饲料发酵不同步的特性进行组合,可能有利于提高粗饲料的利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