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唐末至五代时期西蜀词、李煜词、北宋初期词和苏轼词为例分析其特点,可以揭示出晚唐至北宋苏轼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中词的境界的逐步提升与价值建构的形成过程。唐末西蜀词将个体日常情感提升至与自然同等的高度;李煜词继承了这种特征,但将表现对象扩大至人类总体生命情感,在生命层面上探询人生的真相;北宋初期词在此基础上极度张扬"情"的价值,"情"的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强烈,也表现了对心灵归宿的探询;苏轼则在其独创的"心理本体"的作用下对现实悲剧性进行审美超越,建构起了最有利于人类总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