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不同亚种优质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作者:浦秋红; 李婷婷; 王明艳; 刘慰华; 邹茜; 苏振喜*; 陈越*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3, 21(20): 6840-6850.
DOI:10.13271/j.mpb.021.006840

摘要

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13份籼型和9份粳型优质米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谱特征值及食味值进行测定,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平均值低于籼稻,而其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则高于籼稻;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变幅为2.61%(籼稻的峰值时间)~175.16%(籼稻的崩解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籼、粳稻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与RVA谱特征值中的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粳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在籼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胶稠度与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且籼、粳稻的RVA谱特征值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则与RVA谱特征值间不存在相关性。籼稻主成分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506 5%,其中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淀粉的粘性和糊化,第三主成分与食味值有关,第四主成分与淀粉变性有关;在粳稻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330 6%,第一主成分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第二主成分反映淀粉粘度变化过程,第三主成分与淀粉粘度有关。本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索籼、粳稻食味品质差异的内在因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也为今后云南高原特色优质米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