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临床上鉴定伪聋的难点是确定患者的真实听阈。新发展的电生理技术可降低对测试环境和受试者状态的要求,缩短测试时长,提高鉴定效率。如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AEP)和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ABR),适用于清醒或者不能配合镇静的受试者。有研究显示听力正常者和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在500 Hz至4 kHz的N1-P2阈值与对应频率的纯音听阈值呈显著线性相关[1]。张志媛等[2]研究发现与传统ABR比较,非镇静ABR的波V振幅无显著差异,且坐位状态下测试能降低残余噪声水平。电生理测试虽然能定量评估听力损失,但是存在频率特异性较差、信号输出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强或者与行为听阈有一定差异等不足。因此,行为听阈测试仍是定量诊断的金标准。在鉴定不愿意配合纯音听阈测定的伪聋患者时,Stenger试验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