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胃神经内分泌癌和含有神经内分泌癌成分的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神经内分泌癌,因其罕见性,目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提高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认识。目的 以胃腺癌为参照,探究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的非cM1期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胃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1:3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调整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腺癌队列之间的混杂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总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关联因素。结果 共纳入5 443例(96.0%)胃腺癌与226例(4.0%)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后者包括148例神经内分泌癌和78例腺-神经内分泌癌。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胃腺癌首诊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方法、胃切除方式、T分期、N分期、TNM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875例胃腺癌和215例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完整的生存信息,倾向性匹配后进行生存分析,发现胃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优于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3年、5年生存率:67.3%vs 58.9%,59.8%vs 48.3%,P=0.002),亚组分析显示,胃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优于神经内分泌癌和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3年、5年生存率:67.3%vs 57.5%和61.1%,59.8%vs 50.5%和44.9%,P均<0.05),但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与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993)。对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析显示,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神经内分泌癌在首诊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方法、胃切除方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免疫标记物表达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年龄(HR=1.945,95%CI:1.249~3.030)、肿瘤大小(HR=2.199,95%CI:1.029~4.701)、TNM分期[Ⅱ期vsⅠ期(HR=1.669,95%CI:0.596~4.670),Ⅲ期vsⅠ期(HR=5.710,95%CI:2.197~14.837)]与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独立关联。结论 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胃腺癌有着截然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浸润能力更强,侵袭性更高,总生存率显著劣于胃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和腺-神经内分泌癌有着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率;年龄≥60岁、肿瘤≥3 cm、Ⅲ期多提示胃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较差的预后。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