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休克分类在真实世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繁芳; 何松坚; 胡伟; 王小庆; 闫少迪; 陈怡粤; 房子熙; 郭文钦; 罗颖; 宋莉; 颜红兵*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3, 31(03): 174-181.
DOI:10.3969/j.issn.1004-8812.2023.03.002

摘要

目的 评价修订版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休克分类对真实世界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传统休克和2019年及修订版的SCAI休克分类标准分析符合AMICS诊断的患者,并进行分期,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干预措施及预后。结果 960例AMI患者中,符合传统休克诊断的有38例(3.96%),出院30d内死亡21例(55.26%)。2019版和修订版SCAI休克分类的AMICS均有104例(10.83%),从A到E期分期一致,分别有32.69%、25.96%、19.23%、10.58%和11.54%。相应各期的出院30d内死亡例数分别为1例(2.94%)、0例、3例(15.00%)、8例(72.73%)、12例(100.00%)。血运重建组86例(82.69%),总死亡率17.44%,A至E期死亡率分别为0、0、16.67%、71.43%、100.00%。非血运重建患者17例,死亡8例,死亡率47.06%。冠状动脉病变方面,A/B期单支病变占比更高;E/D期三支病变占比较高。随着SCAI休克分期的递增,使用血管活性药、机械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均增加(均P<0.001)。B期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占比77.78%,出院30d死亡率均为0。C期IABP组死亡率0,非IABP组死亡率42.86%,而D期和E期使用IABP与否未见差异。C/D期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较E期的好。结论 修订版的SCAI休克分类更能早期识别AMICS患者,并有较强的预后预测能力;不同的SCAI休克分期可以有不同的干预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