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保证大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外,高校越来越重视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及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课余时间较多的群体,处在能够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时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情况是,课外活动参与度在大学生群体中差异化明显,除了课程、环境、时间等客观因素,心理因素也深刻影响着其课外活动参与度。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86年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性判断,有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的功能[1]。中国学者王垒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
-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