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结合常规抗凝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及心功能的效果。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 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 研究对象为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AMI伴高血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列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中男32例, 女30例, 年龄(60.44±5.27)岁;对照组中男33例, 女28例, 年龄(61.25±5.16)岁。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抗凝治疗, 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结合常规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用药安全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15.25±20.33)mmHg(1 mmHg=0.133 kPa), 舒张压为(80.25±10.61)mmHg, 均低于对照组[(130.27±20.16)mmHg、(87.62±10.24)mm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血流介导下血管扩张程度(FMD)为(12.21±3.16)%, 硝酸甘油介导下血管内皮舒张程度(NMD)为(9.44±2.16)%, 均高于对照组[(10.45±3.28)%、(8.76±2.15)%],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为(10.33±3.26)m/s, 低于对照组(12.28±3.15)m/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5.25±10.27)%, 高于对照组(49.36±10.27)%,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为(40.33±10.27)mm, 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为(9.52±3.46)mm, 均低于对照组[(46.62±10.31)mm、(11.45±3.46)m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4/62), 略高于对照组4.92%(3/6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常规抗凝治疗能下调AMI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对改善患者心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均有积极意义, 联合应用此药未明显增加患者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