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崔秀杰; 张春燕; 苏鹏; 吕斌; 任玉波; 樊祥山; 张晓芳; 王妍; 宋云河; 刘志艳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7, 46(03): 155-159.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颈部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 like elements, CASTLE)的细胞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CASTLE患者存档资料, 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染色, 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 并采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 分析其细胞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7例患者, 5例女性, 2例男性。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65.6岁。6例位于甲状腺内, 1例位于下咽。7例均为孤立性结节, 边界相对清楚。肿瘤直径1.7~4.1 cm, 平均直径3.0 cm。4例(含下咽病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均有随访。1例于甲状腺内原位复发, 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其余6例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CASTLE局灶性表达CD5(小于5%肿瘤细胞), 30%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 其余6例CASTLE弥漫阳性表达CD5。所有病例阳性表达CK5/6、p63、CD117, 不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甲状腺球蛋白、CT。Ki-67阳性指数在3%~90%。6例均无BRAFV600E基因突变。6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结论位于下咽CASTLE具有和甲状腺内CASTLE相同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5和CD117是诊断CASTLE的有效指标。CD5阴性的CASTLE可伴神经内分泌分化。CASTLE的Ki-67阳性指数可以较高, 在淋巴上皮癌型CASTLE中尤为明显。BRAFV600E基因突变和EB病毒感染可能不参与CASTLE的发生。

  • 单位
    南京市鼓楼医院; 山东大学;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基础医学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