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宝兴圈养绿尾虹雉的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作者:张敬*; 马红; 安俊辉; 李非平; 李淑红; 邓江宇; 张成林; 侯蓉; John Corder
来源:四川动物, 2020, 39(04): 431-436.

摘要

在四川宝兴蜂桶寨绿尾虹雉研究中心开展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卵人工孵化研究,用不同湿度孵化2组卵:梯度湿度组使用3种湿度,使卵失重率趋于15%;均衡湿度组始终使用50%~55%的湿度。观察记录卵质量、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功孵化雏鸟12只,孵化率70.6%,雏鸟3个月成活率100%;卵孵化期28.1~30.2 d,平均(29.5±0.6) d,卵失重率10.7%~17.6%,平均(14.0±2.0)%,啄壳时间26.1~28.3 d,平均(27.4±0.6) d,出壳持续时间36.5~58.5 h,平均(48.7±6.8) h;卵的日平均质量与孵化天数极显著负相关;梯度湿度组和均衡湿度组在卵的失重率和初始雏重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啄壳时间和卵孵化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失重率越小,初始雏重越大;与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卵胚胎的发育特征相似。保持卵失重率10%~15%可做为绿尾虹雉卵孵化湿度设置的参考。

  • 单位
    北京动物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