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艾灸风池穴对偏头痛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内皮素-1(ET-1)水平及脑干组织中癌基因fos(c-fos)、癌基因jun(c-jun)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治疗组和艾灸预防+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艾灸预防+治疗组于造模前7 d(连续7 d)及造模后30 min艾灸双侧风池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艾灸治疗组于造模后30 min艾灸双侧风池穴1次,持续30 min。记录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0~30 min、60~90 min、90~120 min的挠头次数;测量造模前、造模结束后、造模后60 min大鼠头面部机械痛阈值;造模结束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5-HT和ET-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干组织中c-fos和c-ju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造模后0~30 min、60~90 min、90~120 min的挠头次数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艾灸治疗组、艾灸预防+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0~90 min、90~120 min的挠头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均<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预防+治疗组大鼠头面部机械痛阈值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造模后60 min,艾灸治疗组、艾灸预防+治疗组大鼠头面部机械痛阈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艾灸治疗组与艾灸预防+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5-HT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血清ET-1水平及脑干组织中c-fos、c-ju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艾灸治疗组、艾灸预防+治疗组大鼠血清5-HT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血清ET-1水平及脑干组织中c-fos、c-ju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艾灸预防+治疗组大鼠血清ET-1水平及脑干组织中c-fos、c-ju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艾灸治疗组(P均<0.05)。结论 艾灸风池穴可明显缓解大鼠偏头痛,且早期介入效果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舒缩相关的血管活性物质表达和下调c-fos、c-jun蛋白表达而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有关。
-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