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土化"是中国社会科学界持久争论的话题。近年来,争论被收拢到"知识的跨情境效度"和"民族学术地位与权力"问题上。"知识的跨情境效度"追问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在中国情境下的效度问题,本质上是对社会科学知识性质的拷问。社会科学知识建立在要素多元化与有限普遍性的基础上,具有"多元普遍主义"的性质。"民族学术地位与权力"追问在全球社会科学体系中应当如何安置民族社会科学的问题,本质上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结构的诘问。全球社会科学体系是以民族社会科学为基础而形成的"知识之树",民族国家对于知识之树的知识供给能力是决定其在知识之树上的地位与权力的关键。只有认识到社会科学知识的这种性质和结构,本土化争论后面的症结性问题才能得到化解。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