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赫尔辛基CT评分判断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实用性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8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TBI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91例, 女33例;年龄14~84岁, 平均49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45例, 9~12分42例, 13~15分37例。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两组, 26例患者为预后不良组(GOS 1~3分), 98例患者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分析两组TBI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及赫尔辛基CT评分对TBI后6个月不良预后和病死率的预测作用。赫尔辛基CT评分对6个月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在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血肿体积>25 cm3、脑室出血及鞍上池受压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脑室出血、鞍上池受压、鞍上池消失与6个月病死率及不良预后相关(P<0.05);颅内血肿、血肿体积与6个月病死率及不良预后无相关性(P>0.05)。赫尔辛基CT评分可以独立预测TBI患者6个月不良预后及病死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OR死亡 =1.21, OR不良预后 =1.14)。赫尔辛基CT评分对6个月病死率的预测能力(AUC=0.85)优于对6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AUC=0.76), 且对6个月病死率和不良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结论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室出血及鞍上池状态(受压或消失)是导致TBI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脑室出血、鞍上池状态是预测6个月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赫尔辛基CT评分可以独立预测TBI患者6个月不良预后及病死率, 且对6个月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优于对6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