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大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并不是简单的被动者、接受者,而是通过参与选课和评教,影响高校的课程质量。通过全国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学生选课和评教时较多考虑教师口碑、投入、自己的收获、兴趣、就业等积极因素,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赞同点名少、容易通过、作业简单、得分高等消极因素。学困生和没有读硕意愿的学生更多考虑消极因素,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行动策略也不同。在考虑消极因素时,学生也理性衡量了自己短期、显性的成本与收益,却可能损害长期、潜在的收益,导致非理性的后果。学生在选课与评教中的非理性行为正是引发课程"变水"的重要原因,必须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保障课程质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