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60 kV管电压技术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应用于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的可行性。方法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方案:100 kV管电压, 常规50 ml,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或试验组(采用低剂量方案:60 kV管电压, 30 ml对比剂混合20 ml生理盐水,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各30例。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左右肺叶下动脉的HU值, 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评价客观图像质量, 并记录辐射剂量。主观图像质量由放射科医生根据总体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增强均匀性用5分法进行评估。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噪声、SNR、CNR及辐射剂量,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结果所有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CTPA图像主观总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增强情况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肺动脉干和左右下肺动脉的平均衰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左右肺动脉的平均衰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5、3.91,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背景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在左肺动脉的CNR和右肺动脉的SNR与CNR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0.04、2.41、3.08, P < 0.05)。在试验组中, 其他各肺动脉血管分支的SNR与CN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试验组中, CTPA检查的平均有效剂量为1.24 mSv, 约为对照组的1/3, 有统计学差异(t = 21.65, P < 0.05)。结论在BMI < 25 kg/m2的患者群体中, 使用60 kV和低剂量对比剂用于CTPA检查是可行的, 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剂量。
-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