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血管超声在颅颈部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黄仁军; 陆艳; 王梦云; 惠品晶; 李勇刚; 周小飞*
来源: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0, 26(06): 526-532.
DOI:10.19627/j.cnki.cn31-1700/th.2020.06.005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颅颈部动脉夹层(CAD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前瞻性收集46例于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断CAD的患者,初诊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HRMRI及CVUS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者在诊断为CAD及评价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并分为壁内血肿(IMH)完全吸收组及残留IMH组,比较两组间初诊时HRMRI显示的IMH范围与信号的差异,分析HRMRI对于夹层预后判断的潜在价值。结果:46例患者中,在HRMRI上46例患者共59支血管显示夹层,在CVUS上35例患者共47支血管显示夹层。共32支血管在HRMRI及CVUS上均有夹层的直接或间接征象,且均以IMH为最常见表现,其中12例(共15支血管)含有IMH,治疗后HRMRI及CVUS均显示5支血管IMH完全吸收(完全吸收组),10支血管残留IMH(残留IMH组)。首次检查时:两组间T1绝对信号、T1信号强度指数、T2绝对信号、T2信号强度指数、PD绝对信号、PD信号强度指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间IMH范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复查时:HRMRI上残留IMH的T1WI绝对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指数较首次有显著减低(P <0.05);PDWI绝对信号、信号强度指数、T2WI绝对信号、信号强度指数较首次均无显著差异(P> 0.05)。HRMRI与CVUS对治疗后IMH残留与否的诊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RMRI与CVUS对残留IMH范围的测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VUS与HRMRI在CAD患者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相仿,HRMRI-T1WI黑血序列对于IMH吸收情况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