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眶灯鱼属(Diaphus)是灯笼鱼科中物种丰度最高,种群数量最丰富的属之一,也是大洋中深层鱼类中的优势类群,但由于外部形态的高度相似,目前对眶灯鱼属的种类鉴定存在较多困难。为探究耳石地标点形态分析法(简称地标点法)在识别耳石形态相似、分布海域有较大重叠的眶灯鱼种间矢耳石差异的可行性,本文采集了分布于印度洋的西氏眶灯鱼(Diaphus thiollierei)和分布于南海的喀什眶灯鱼(D. garmani)和马来眶灯鱼(D. malayanus)的耳石应用地标点法进行形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种眶灯鱼的矢耳石形态差异主要集中于内部听沟,内部标点贡献率达62%。网格差异可视化表明,西氏眶灯鱼矢耳石翼叶长度长于其他两种,而宽度则略窄。利用贝叶斯函数进行分类判别,结果表明西氏眶灯鱼判别成功率达到100%,而其余两种眶灯鱼则存在少量误判。此外,本研究结合样本栖息环境差异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发现造成3种眶灯鱼矢耳石听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所栖息海域的巨大盐度差异,但盐度影响矢耳石听沟形态的内在生理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单位厦门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