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明水源地河流浮游动物多样性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浮游动物多样性参数监测水质,2010–2014年间,我们于每年的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对浙江2个水源地河流采样站(H1站和H2站)展开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性调查,同时测定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H1站和H2站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387.4 ind./L和873.0ind./L,小型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丰度分别占92.8%(H1站)和91.5%(H2站)。两采样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优势种均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氮磷比是轮虫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波动的限制因子,主要通过总磷含量对轮虫类H′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春季氮磷比是轮虫类H′指数发展的决策因子;秋季氮磷比可通过总氮含量对轮虫类H′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冬季氨氮、总氮含量分别是甲壳动物体积多样性指数(Hs)的决策因子和限制因子。夏季溶解氧含量是总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d)波动的限制因子,主要通过pH值对d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作用机制表现为轮虫类H′指数随着夏季溶解氧含量的升高呈极显著上升(P <0.01),而甲壳动物Hs指数则显著下降(P <0.05)。水源地河流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浙江水源地生态学监测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