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土物种在生态修复中应作为首选物种优先应用,但目前由于缺乏全面的摸底调查、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规范化的引导机制,生态修复中应用乡土物种存在可应用的乡土物种本底不清、挖掘与开发应用的乡土物种种类有限、未形成乡土物种繁育推广产业链等问题,为促进生态修复中应用乡土物种,防范无序化人工引种导致生物入侵,提出如下建议:开展全面摸底调查与专项科学研究,列出外来物种黑白名单,建立生态修复乡土物种谱;规范引导,科学应用生态修复乡土物种谱;与规划评审、奖罚评比、工程验收相挂钩,形成乡土物种保护与开发的倒逼机制;完善生态修复人工引种相关政策法规,形成乡土物种保护与开发的引导机制;完善相关经费补助管理办法,形成乡土物种保护与开发的激励机制;市场培育,拓宽乡土物种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苗圃基地+科普旅游”推广模式,提高乡土物种产业发展的深度;建立“从繁育到推广”的全链条产业链,提高乡土物种产业发展广度;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修复+”功能,提高乡土物种产业发展的厚度。通过规范引导和市场培育,促进乡土物种产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
-
单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