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单节段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椎体间融合术对椎间孔间接减压的短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科住院因腰椎管狭窄行单节段(L4/5)手术治疗的患者3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后外侧融合术,19例),B组(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8例)和C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1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出院后6个月腰椎平片,分析三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参数变化情况。定义椎间隙前高变化值除以后高变化值作为椎间隙前后高度差值比,用来评价术后节段曲度恢复对椎间孔间接减压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B组和C组的椎间孔高度及面积,和椎间隙前后高度均比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 <0.01);A组中仅有椎间隙前高在术后有显著性增加(P <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和C组有更大的椎间隙高度差值比(P <0.01),B组和C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对椎间孔的间接减压作用要弱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节段曲度恢复的前提应增大椎间高度。
-
单位同济大学; 宁波市第一医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