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鲁洁先生对教育外在化和德育知识化进行了严厉批判。鲁洁先生并未从德育知识化的极端走向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辩证地认识到,道德知识应从目的回归手段位置,生活才是目的。道德可分为习俗道德和理性道德。培育习俗道德并不需要道德知识去指引,培育理性道德则需要有道德知识的指引。道德知识有两类:第一是理论道德知识,难以引导生活建构;第二是实践性道德知识,属于解释学范畴的理解性知识,包含认知、理解、情感、信念等要素,能够引导道德行为与生活建构。实践性道德知识具有个体性,需要通过对话、交流扩大个体的视域。道德知识的学习应当在生活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即在关注、反思、建构之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力图把实践性道德知识升华为道德真理,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规律、意义等,实现道德解放与道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