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良知自知而不自致的问题的解答,既关系到儒学的本体与功夫为一体的修证体系,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儒学对于恶的思考,暗含着儒学乐感文化和道德精神背后的忧患意识。纵观阳明心学,其主要着眼于"意"的视角具体阐释了良知的遮蔽或迷失,从"意"与"心""良知""物""情"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指出了应物起念的"意"所引发的私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良知的遮蔽。据此,王阳明指出了"恶"在心学中的非本体的性质,并通过格致诚正等道德践履过程,将身心修养的重心放在了道德主体的自我努力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