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住院期间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并单独接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TX)治疗满1个疗程的患者, 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将其纳入1 g标准治疗组(每次1 g, 每2周1次, 共2次)和375 mg/m2实验治疗组(每次375 mg/m2, 每3周1次, 共3次), 比较不同剂量RTX治疗IMN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疗程结束后均规律随访≥9个月且资料完整。最终6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年龄(51.7±11.8)岁, 男性46例(66.7%)。1 g标准治疗组31例, 375 mg/m2 实验治疗组38例。1 g标准治疗组中初治比例高于375 mg/m2实验治疗组(87.1%比65.8%, χ2=4.174, P=0.04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基线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 共22例(31.9%)患者发生缓解, 其中1 g标准治疗组9例(29.0%)、375 mg/m2实验治疗组13例(34.2%)(χ2=0.211, P=0.646);6个月时, 共30例(43.5%)患者发生缓解, 其中1 g标准治疗组12例(38.7%)、375 mg/m2实验治疗组18例(47.4%)(χ2=0.521, P=0.470);9个月时, 共38例(55.1%)患者发生缓解, 其中1 g标准治疗组18例(58.1%)、375 mg/m2实验治疗组20例(52.6%)(χ2=0.204, P=0.652)。9个月时1 g标准治疗组和375 mg/m2实验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量较基线值分别下降了7.93(6.24, 8.46)g和7.45(5.66, 8.67)g, 血清白蛋白较基线值分别升高了16.4(15.5, 17.5)g/L和15.5(9.0, 15.8)g/L(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磷脂酶A2受体抗体滴度降至<5 RU/ml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3.653, P=0.056)。1 g标准治疗组发生23起非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累及患者16例;375 mg/m2实验治疗组发生10起非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累及患者10例;375 mg/m2实验治疗组安全性优于1 g标准治疗组(Fisher值=8.593, P=0.015)。使用RTX 375 mg/m2 方案和1 g标准方案治疗IMN均能有效缓解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相比1 g标准治疗方案, 375 mg/m2 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