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评分系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肠管缺血性损害、肠管出现绞窄性改变、合并腹内疝、肠扭转和肠套叠等并发症、腹腔血性积液、肠管扩张程度、肠壁增厚伴肠腔缩窄,这6项指标纳入超声评分系统,对124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与CT及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24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得分结果如下:最高分16分,最低分4分,平均(10±2.7)分,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评分分值越高,严重程度越重,危险度越高。124例粘连性肠梗阻中,超声与CT对肠管缺血性损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CT对肠管出现绞窄性改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和86.4%,对腹内疝、肠扭转或肠套叠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7%和8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超声与CT对腹腔血性积液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7%和60%,对肠管扩张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对肠壁增厚伴肠腔缩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1%和6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评分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可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从而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 单位
    天津市南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