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以宁夏滩羊脂质为对象,基于OmicsBean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云平台,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冷鲜贮藏12 d的滩羊肉中可检测的全部脂肪差异代谢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代谢通路的种类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与风味物质前体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相关的代谢通路在0~4 d内无差异;4~8 d内,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P=6.65×10-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rt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信号通路(P=4.67×10-2)差异显著,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也由0~4 d的差异不显著(P=3.24×10-1)变为差异显著(P=5.87×105,8 d后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GnRH信号通路无差异,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差异不显著(P=1.57×10-1);在贮藏初期,脂肪酸合成通路并未表现出差异,但有关棕榈酸等脂肪酸合成的前体短碳链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变化,如3-羟基丁酸、3-氧代十六烷酸相对含量在0~4 d内差异显著;4~8 d,通路中有关棕榈酸分解、脂肪酸β氧化路径开启,此时棕榈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开启是因多种氧代酰基酶、脂肪酸合成酶及乙酰辅酶A的激活,这些酶在0~4℃下0~4 d内催化底物生成3-羟基丁酸、3-氧代十六烷酸等形成棕榈酸的前体物质。说明宰后肌体处于缺氧环境下,代谢并未立即停止,且细胞仍有维持其能量处于正常水平的趋势,随着冷鲜贮藏时间的延长,肌体内的能量代谢通路更替供能,在代谢过程中,如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等风味前体物质的相对含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