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近代市民运动兴起。晚清洋货日益流行形成洋货"共同市场",将销售和消费的广大商民连为一体。"洋货"对民众具有便利生活与外国掠夺的双重意义,义和团运动首次将洋货作为"外国罪恶"的负面符号凸显于社会,又因销毁洋货的暴力排外方式而不被市民所接受。1905年由上海商民团体发起,蔓延至全国,商界、学界、女界广泛参与的"抵制美货"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市民抵抗运动。商业市场网络与社会运动网络的重合,说明洋货流行所形成的"共同市场",具有某种社会"公共空间"的意义与职能。在"不用美货"的社会舆论中,出现了"民权说"、"义务说"、"女权说"、"文明抵制说"等论题,并借助运动的声势而广...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