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地区边境线重要蚊虫媒介种类组成、种群密度特征,为保障边境新冠疫情防控下蚊虫传播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8~9月,在中缅边境地区临沧耿马清水河口岸边境线6个临时检查点和1个抵边村庄作为现场调查点,采用诱蚊灯连续通宵捕蚊18天/点,显微镜下形态学分类鉴定成蚊种类及其种群密度分析;1~9月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对清水河口岸附近居民点开展登革热媒介种群密度监测。结果 共捕获成蚊2亚科7亚属22种2 389只,平均密度为11.06只/灯·夜;其中抵边村寨调查点以三带喙库蚊为主(65.06%),平均密度为5.45只/灯·夜,6个检查站点以致倦库蚊为主(50.17%),平均密度为1.35只/灯·夜。现场调查点均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两类调查点蚊虫种类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6,P>0.05)。1~3月BI较低,4月开始上升,7-8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回落;阳性容器以水桶为主,占比45.24%。结论 中缅边境清水河口岸边境沿线蚊虫媒介种类较丰富,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为当地优势蚊种,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加强蚊虫传播疾病监测。
-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