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01-2020-12-31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的25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机械瓣膜置换术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30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生物瓣膜置换术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房内径(LA)、心脏瓣膜两边压力阶差(PG)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指标水平,采用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35)分析2组生活质量。结果 生物瓣膜置换术组病态率为3.33%,低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28.00%,χ2=4.838,P=0.028;治疗成功率为93.33%,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60.00%,χ2=8.882,P=0.003;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瓣膜置换术组手术进行时间为(80.00±19.20) min,短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120.75±24.20) min,t=7.225,P<0.001;住院时间为(7.89±1.12) d,短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12.25±2.35) d,t=9.173,P<0.001。生物瓣膜置换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2,P=0.003。治疗前,2组患者EF、LA、PG和LVEDD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生物瓣膜置换术组EF水平为(71.35±6.15)%,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68.35±6.16)%,t=1.888,P<0.001;LA水平为(31.25±5.33) mm,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30.73±6.12) mm,t=0.351,P<0.001;PG水平为(15.60±4.30) mmHg,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14.25±4.60) mmHg,t=0.304,P<0.001;LVEDD水平为(49.35±5.20) mm,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48.40±5.20) mm,t=0.708,P<0.001。治疗前,2组患者QOL-35量表独立生活能力、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一般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生物瓣膜置换术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行机械瓣膜置换术者,而且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利于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单位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