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Meta分析

作者:张嘉莉; 许璐璐; 刘珂; 袁飞飞; 马潇潇; 陈官芝*
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6(04): 469-472.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以"接合菌病"、"毛霉菌病"、"不规则毛霉"、"cutaneous mucormycosis"、"mucor irregularis"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PubMed等数据库1991年1月—2019年8月报道的我国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相关文献。入选文献病人均经组织病理学、真菌培养及鉴定证实为不规则毛霉感染,将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检索到26例不规则毛霉感染病人,平均年龄为44.8岁,男女比例为1∶1.2;外伤是最常见的诱因;发病部位主要在面部和四肢等暴露部位;早期皮损常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后期以溃疡、黑痂、坏死为特征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联合外科清创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结论病人暴露部位在外伤后发生非对称的红斑、丘疹或结节,逐渐扩大并在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坏死、结痂或溃疡,应积极完善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早诊断并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清创治疗。

  • 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