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改进介入下经鼻-瘘口置管行瘘腔负压引流治疗胸内胃食管吻合口中晚期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16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胸内胃食管吻合口中晚期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介入下经鼻-瘘口置管行瘘腔负压引流,同时经鼻置入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诊治9例(A组),采用负压吸引压力15 cmH2O(1 cmH2O=0.098 kPa)左右(三腔胸瓶调节),鼻-瘘口引流管头端置入脓腔底部吸引,逐步退管,定期冲洗;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诊治7例(B组),采用负压吸引压力增加至100120mmHg(1 mmHg=0.133 kPa)(中央真空负压调节),鼻-瘘口引流管头端置入脓腔中部吸引,逐步退管,无需冲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并康复出院,患者发热、胸闷及纵隔炎性反应症状在短期内均改善。治瘘时间:A组(27.3±3.8)d,中位时间32(1446)d;B组(18.3±3.3)d,中位时间15(728)d。稳定时间:A组(6.8±1.2)d,中位时间8(612)d;B组(3.2±0.9)d,中位时间4(26)d。胃肠减压时间:A组(19.3±3.2)d,中位时间24(1446)d;B组(5.3±2.3)d,中位时间6(025)d。胸管留置时间:A组(16.3±2.8)d,中位时间16(020)d;B组(6.3±1.L)d,中位时间5(08)d。随访36个月,无瘘复发及胃食管吻合口瘢痕性狭窄。结论介入下经鼻-瘘口置管行瘘腔负压引流,同期经鼻置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治疗胸内胃食管吻合口中晚期瘘效果良好,负压吸引压力的大小和瘘腔引流管头端的位置在缩短治瘘时间、尽早进入稳定状态和减少胸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中起重要的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