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急性DILI的7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损靶细胞类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n=554)、胆汁淤积型(n=99)、混合型(n=137) 3组。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评分、临床结局以及Hy’s法则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3组患者均以女性多见,肝细胞损伤型女性比例(70.8%)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54.5%),胆汁淤积型显著低于混合型(54.7%)(P值均<0.05)。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589,P <0.05),各型重度患者分别为244(44.1%)例、56(56.6%)例和46(33.6%)例。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包括中药、西药、中药与西药联用及其他,其中中药是最常见的原因。不同分型患者出院时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390,P=0.001);肝细胞损伤型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而未愈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胆汁淤积型(P值均<0.05)。554例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中符合Hy’s法则的有388例(70.0%),不符合的患者有166例(30.0%),2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U=38 372.0,P=0.033),不符合Hy’s法则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 DILI患者多数为女性,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中药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积型患者病情较重。DILI预后相对较好,病死率较低。Hy’s法则不能较好地预测急性DILI的死亡情况。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